摘要: 【熱點背景】近日,記者在一家網絡商城中發(fā)現,有商家公開兜售“人臉數據”,約有17萬條,涵蓋2000人的肖像,每個人約有50到100張照片。每張照片搭配有一份數據文件,包括人臉位置信息、人臉的106處關鍵點,如眼睛、 ...
【熱點背景】 近日,記者在一家網絡商城中發(fā)現,有商家公開兜售“人臉數據”,約有17萬條,涵蓋2000人的肖像,每個人約有50到100張照片。每張照片搭配有一份數據文件,包括人臉位置信息、人臉的106處關鍵點,如眼睛、耳朵、鼻子、嘴、眉毛等的輪廓信息等。文件還提供了人物性別、表情情緒、顏值、是否戴眼鏡等信息。這些照片有的是知名藝人,也有一部分來自醫(yī)生、教師等市民群體,還有未成年人的。商家在商品說明中稱,不提供所涉及人物的人名和身份證號等信息,不得用于違法用途。網絡商城運營方已認定涉事商家違規(guī),涉事商品已被下架處理(9月11日《北京青年報》)。從新聞看,涉事商家擅自使用他人肖像牟利本身,已經涉嫌侵害民事權益。根據民法通則規(guī)定,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第100條)。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第120條)。 那么,涉事商家侵害的僅僅是肖像權嗎?根據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自然人個人身份的各種信息。有“106處關鍵點”的肖像圖片和數字信息,加上職業(yè)信息、位置信息,這些結合起來,足以定位并識別出具體的個人。報道中記者根據這些信息確實找到了多位肖像的主人,這樣,其實,除了可能承擔民事責任,涉事商家還可能被追究行政責任,甚至刑事責任。(人民日報) 【例題展示】 近日,在一家網絡商城中發(fā)現,有商家公開兜售“人臉數據”每張照片搭配有一份數據文件。對于網絡數據時代“人臉數據”泄露問題,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隨著網絡系新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人們從“指紋”技術再到現如今的“刷臉”技術,如今我們的確也能看到,人臉識別除了被用作安防、支付等領域中,確實給我們工作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這也體現出了我們信息網絡數據發(fā)展的進步。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臉識別會將數據上傳到云端,這其中就存在不少數據泄露或被違規(guī)應用的可能,甚至買賣等違法情況。為此我們應該提升“人臉數據”兜售引發(fā)連串風險的警惕。 網上商城兜售“人臉數據”這不僅侵犯了他人肖像權而且隨意在網上兜售他人信息也是一種嚴重違法行為。也會讓大眾對人臉識別等技術使用引發(fā)質疑,從而影響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進步。對信息安全技術保護缺乏信任感。 網絡商城敢于在網絡上公然銷售“人臉數據”這背后反映出的一是平臺管理責任的缺失和商家公然對法律的挑戰(zhàn);二是我們目前對個人信息保護力度不足相關制度缺失的表現;三是人臉信息技術如今還需不斷升級完善。 接下來除了追究平臺和賣家責任外,相關部門也應該引起高度重視。一是要對此事件按照法律程序嚴格處理,追究賣家和平臺法律責任,責令整改。二是平臺也要承擔起相應的法律責任和社會責任,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讓這樣的行為不在平臺發(fā)生。三是完善相應法律規(guī)定,出臺完善個人信息保護法約束個人企業(yè)行為。四是進一步技術升級完善“人臉技術”的技術水平加大用戶使用的信息安全保障力度。 |
官方微信
手機APP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