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國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模擬卷高級中學(三)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1.教學《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時,教師出示:金圣嘆批水滸的圖片,你認為這位老師的目的是什 ...
全國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 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模擬卷高級中學(三) 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1.教學《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時,教師出示:金圣嘆批水滸的圖片,你認為這位老師的目的是什么?以下選項最為準確的一項是( )。 A.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B.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了解四大名著。 C.了解金圣嘆對于水滸的態(tài)度。 D.通過金圣嘆批水滸,引出“批注式閱讀”這一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模仿。 1.【答案】D。解析:A項,過于泛化,沒有具體內容。B項,沒有與教學進行聯(lián)系。C項,沒有聯(lián)系本課的教學。故本題選D。 2.某位教師在教授《大堰河——我的保姆》時,制定了一個教學目標是:學習詩歌的誦讀方法,體會排比反復修辭的好處。下列選項中,你認為最符合這一教學目標的做法是( )。 A.讓學生默讀全詩,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B.讓學生大聲朗讀,畫出詩中相似的句子。 C.讓學生自由閱讀,體會詩歌的感情基調。 D.讓學生進行賽讀,用豎線畫出詩句中的停頓。 2.【答案】B。解析:A項,側重自主學習沒有體現誦讀和修辭。C項,目標中沒有涉及理解情感。D項,只強調了誦讀這一方面,忽略了修辭。故本題選B。 3.在詩歌的教學中,你認為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是下列的哪一項( )。 A.誦讀指導法。 B.煉字賞析法。 C.批注式閱讀法。 D.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3.【答案】A。解析:A項,葉圣陶重新提出誦讀法在學習詩歌當中的重要地位,本題是圍繞學習詩歌當中的“以讀促悟”這一理念展開的,故本題選A。 4.一位教師在教授《大堰河——我的保姆》時,需要范讀以下的小節(jié): 啊,大堰河,你為什么要哭?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我摸著紅漆雕花的家具,我摸著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紋,我呆呆地看著檐頭的我不認得的“天倫敘樂”的匾,我摸著新?lián)Q上的衣服的絲的和貝殼的紐扣,我看著母親懷里的不熟識的妹妹,我坐著油漆過的安了火缽的炕凳,我吃著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飯,但,我是這般忸怩不安!因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大堰河、新客、摸著、不安,應該重讀以突出作者家的富足給自己帶來的不適。 B.紅漆雕花、金色的花紋、碾了三番,應該重讀以突出作者家的富足給自己帶來的不適。 C.啊、大堰河、哭、新客了,應該重讀以突出作者家的富足給自己帶來的不適。 D.家具、花紋、匾、白米的飯,應該重讀以突出作者家的富足給自己帶來的不適。 4.【答案】B。解析:B項,“紅漆雕花”“金色的花紋”“‘天倫敘樂’的匾”“絲的和貝殼的”“油漆過”“安了火缽”“碾了三番”等修飾語都應適當強調,以符合作者突出地主家庭富足這一意圖。 5.閱讀《中國建筑的特征》的教學反思,按要求回答問題。 本文在教學時缺少對于說明文語言嚴謹等特點的研讀,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對于作者提出的“文法”和“可譯性”的理解,這樣的教學設計其實是缺乏對于學生語言文字運用方面的引導,可以在研讀部分適當的滲透,以及在作業(yè)的布置上有所體現。 對該反思分析正確的是( )。 A.體現語文教學實踐性的特點。 B.體現了深入研讀的可操作性。 C.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 D.體現學科間融通的綜合性學習。 5.【答案】A。解析:A項,語言文字運用主要體現在實踐性上,題干中也有明確的體現,如“作業(yè)的布置上有所體現”,故本題選A。 |
官方微信
手機APP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