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見到你真高興,有你這樣的朋友在身邊,好開心!”“真討厭,滾一邊去,看見你心里就來氣!泵鎸蓚普通的白蘿卜,成都金牛區(qū)金泉小學的學生們,對著一個說贊美的話,而對另一個則用力罵。這是學校師生為期一個月 ...
“見到你真高興,有你這樣的朋友在身邊,好開心!”“真討厭,滾一邊去,看見你心里就來氣!泵鎸蓚普通的白蘿卜,成都金牛區(qū)金泉小學的學生們,對著一個說贊美的話,而對另一個則用力罵。這是學校師生為期一個月的實驗,讓孩子們用不同的語言對待兩顆蘿卜,感受語言對蘿卜生長的作用。該實驗引起了不少家長和網(wǎng)友的質(zhì)疑,學校方面對此解釋,該實驗確實沒有科學依據(jù),主要是對學生起到教育作用。(4月10日 澎湃新聞) 讓學生對著蘿卜說不同的話,以此來觀察蘿卜的生長反應,小學這一活動引發(fā)家長和網(wǎng)友質(zhì)疑并非沒有緣由,因為就連學校也直言,該實驗確實沒有科學依據(jù),站在科學的角度而言,這樣的教育,很容易會對學生造成誤導,也不符合教育的規(guī)律和科學,學校想要借此來表達的核心觀點自然也就站不住腳。一場看似充滿意義的教育活動竟然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確實令人尷尬。 從生物學角度而言,植物的生長與人的語言并無關(guān)系,這一活動因而沒有什么價值。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活動實施的主體是小學生,當一群孩子面對蘿卜說著不同性質(zhì)的語言,其所想到的,絕對不是什么科學規(guī)律,而是實實在在的真切感受。當“沮喪蘿卜”比“開心蘿卜”長得壞時,孩子們會得出言語可以給人帶來傷害,同樣也可以給植物帶來傷害,即便后者從科學角度而言站不住腳,但當孩子已經(jīng)意識到語言會給植物帶來傷害時,其行為習慣也會在潛移默化中發(fā)生變化,從而對植物多一些尊重和關(guān)懷,從兒童成長角度來說,這樣的教育效果,顯然是很有意義的,一個不符合科學規(guī)律的教育實驗,并非就毫無用處,對于兒童而言,我們需要用形象生動的言語去教導他們,至于科不科學的問題,不妨等著兒童再長大些再去探究。 而當“沮喪蘿卜”比“開心蘿卜”長得好時,我們也可以引導兒童們意識到,適當?shù)膲毫痛煺勰軌虼偈谷烁玫爻砷L,從而給予孩子挫折教育和壓力教育,引導孩子樹立強大的內(nèi)心,不斷提升自己面對外界壓力的能力。這樣的教育效果,完全可以建立在實驗的基礎(chǔ)之上,對于兒童而言,他們尚未有能力去探究實驗背后的科學規(guī)律,但他們可以從實驗的現(xiàn)象當中,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完善自己的個性特點。 顯然,這項實驗之所以會引發(fā)爭議,原因就在于校方給出了一個很死板且與事實不符的結(jié)論。教育的過程本就是預設(shè)性和生成性的統(tǒng)一,并且很多教育的契機需要在真正踐行當中才會體驗得到,校方錯就錯在不應該站在成人角度,給出一個靜止的結(jié)論,從而引起大眾非議。但從實驗本身而言,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與自然的關(guān)系,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比起實驗本身,學生受到的教育更應值得關(guān)注。 網(wǎng)友的質(zhì)疑雖有道理,但只是站在成人角度的一廂情愿,真正俯下身子去看那群和蘿卜對話的孩子,看著那群孩子的成長和變化,也許又會發(fā)現(xiàn),這個看似不合科學的“蘿卜實驗”,卻給孩子們上了很生動的一課。 |
官方微信
手機APP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