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從孔融讓梨,浸潤著謙虛禮讓的文明素養(yǎng),到季布一諾,流露出守信無價的高尚道德,再到孔子下問,表現(xiàn)著尊學重教的個人修養(yǎng)……無論是謙虛禮讓、重信講義,還是尊學重教,都是教養(yǎng)的體現(xiàn),是文明的延續(xù)。教養(yǎng),代表著 ...
從孔融讓梨,浸潤著謙虛禮讓的文明素養(yǎng),到季布一諾,流露出守信無價的高尚道德,再到孔子下問,表現(xiàn)著尊學重教的個人修養(yǎng)……無論是謙虛禮讓、重信講義,還是尊學重教,都是教養(yǎng)的體現(xiàn),是文明的延續(xù)。教養(yǎng),代表著一個人的品質(zhì),代表著一個民族的素養(yǎng),更代表著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它主導著國人立身行事,穩(wěn)定著社會安定和諧,凸顯出國家富強偉大。故此,注重教養(yǎng),構建文明社會,延續(xù)人類文明。 教養(yǎng),是家庭文明的“顯微鏡”。孟子有云,“天下之本在國,而國之本在家”,家庭是社會的最小細胞,支撐起了文明社會的建設。包拯手書家訓,可謂傳家至寶,字字珠璣“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惫湃酥宰⒅厝说钠沸薪逃⒅丶乙(guī)家訓,是因為懂得“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的道理。一點一滴的教育、培養(yǎng)、規(guī)范以及耳濡目染的熏陶,便是對一個人文明的最好塑造。因此,注重家庭教育,強調(diào)文明養(yǎng)成要從娃娃抓起,才能對自己負責,對社會負責。 教養(yǎng),是社會文明的“照妖鏡”。共享單車破壞、私占等行為的出現(xiàn),將文明教養(yǎng)的匱乏退至風口浪尖。它照出了社會文明斑駁的一面,然而也能照出了社會文明明亮的一面,在浙江金華的過街通道,一位愛心市民,打包起自家小孩干凈整潔的舊衣物,一件件悉心掛起在“愛心墻”上;在浙江寧波的社區(qū)居委會,工作人員正在清點社區(qū)小朋友自發(fā)募捐的,要送往藏區(qū)希望小學的“愛心玩偶”“愛心圖書”……教養(yǎng)的體現(xiàn)從不是驚天動地,而是潤物無聲;從不是感人肺腑,而是熨帖心靈。因此,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就在于用自覺的行動帶動他人,用文明的教養(yǎng)感染他人。 教養(yǎng),是國家文明的“放大鏡”。文明游世界,景美人更美,文明的旅游中更能凸顯出一個人的教養(yǎng),甚至是一個國家的文明。其實早在2006年,中央文明辦與國家旅游局就聯(lián)合公布了《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為指南》,百余字的內(nèi)容涉及到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包含著娛樂習俗等各個領域。如果人人能牢記于心,外化于行,也就不會出現(xiàn)盧浮宮泡腳,自然也沒有悉尼皇家植物園的隨地便溺,也就不會有濟州島機場免稅店亂扔包裝袋等諸多不文明行為了。個人教養(yǎng)的高低,走出國門后,變成了國家文明的高低。故而,要想顯現(xiàn)出國家文明軟實力,就要從每個人做起,自身作則,文明出游。 “道固遠,篤行可至;事雖巨,堅為必成!保拿魃鐣ㄔO之路任重而道遠,但只要堅定不移的注重教養(yǎng),提高個人道德素養(yǎng),不再停留在口號,而是落實在行動。只有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自我約束開始,才能讓有教養(yǎng)的家庭、有教養(yǎng)的社會、有教養(yǎng)的國家,支撐起人類文明的高度。 |
官方微信
手機APP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