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在學習了一系列關于戰(zhàn)爭題材的作品之后,學生收集了一些有關戰(zhàn)爭的古今名言,下面所列學生收集的名言中哪一項并不是描寫戰(zhàn)爭的是( )。A.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B.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C.夜闌臥 ...
1.在學習了一系列關于戰(zhàn)爭題材的作品之后,學生收集了一些有關戰(zhàn)爭的古今名言,下面所列學生收集的名言中哪一項并不是描寫戰(zhàn)爭的是( )。 A.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B.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C.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D.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1.【答案】B。解析:B選項出自杜甫的《詠懷古跡》,這是作者瞻仰武侯祠,衷心敬慕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因此這是一首詠史詩。其他均是描寫戰(zhàn)爭的詩句。 2.教師在教授《<論語>十二章》時,要求學生回憶“四書”,下列學生的回答不屬于“四書”之一的是( )。 A.《詩經》 B.《大學》 C.《中庸》 D.《孟子》 2.【答案】A。解析:“四書”指的是《大學》《論語》《中庸》《孟子》,不包括《詩經》,《詩經》是“五經”之一。 3.閱讀以下教學片斷,按要求回答問題。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陶庵夢憶》中最美的文章《湖心亭看雪》,美文共欣賞,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下文章,開始。 生1(自由讀) 師:誰給大家來朗讀一下(生舉手) 生2讀 師:大家注意仔細聽字音 師:讀得怎么樣? 生3:第一段中讀錯一個字 師:還有要說的嗎? 生4:我覺得還應該注意每段的情感 師:好,要求更高了 生5:還有“獨往湖心亭看雪”中間應該停頓,剛才他一句讀下來了 師:是的,注意停頓表意才能更清晰這個句子應該怎樣停頓? 生:在“獨往”和“湖心亭”后面 師:給大家示范一下 師:剛才大家不僅按我的要求讀準了字音,還聽出了節(jié)奏和情感下面看大屏幕,注意以下字音哪個同學讀一下? 生6讀:是日更定/余強飲三大白,崇禎/霧凇 師:我注意到一個字,他讀得有些猶豫,哪個字?一起說。 生:崇禎 師:大家齊讀兩遍 對上述教學設計分析錯誤的是( )。 A.課堂氛圍輕松活躍,整個過程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進行。 B.該教師注重對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的培養(yǎng)。 C.充分運用啟發(fā)法、讀書指導法、朗讀法、討論法來幫助學生理解文本。 D.強調多種方式的讀,有利于提高學生感知、積累、理解、吸收運用語言的能力,積淀語感。 3.【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要點是結合教學方法考查對閱讀教學活動的評價,但是錯誤點設在談話法和討論法這兩種教學法方法上,區(qū)分談論法的主體是學生和學生,談話法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便可找到錯誤選項。 4.閱讀《珍珠鳥》教學實錄(節(jié)選),按要求答題。(畫線語句的序號與現象的序號是對應的) 師:【A】請同學們再默看這一段課文,跟剛才一樣,先找出表示時間先后的詞語。 生:先是、然后、再、后來。 師:【B】請同學們讀讀這一段課文,從中你又體會到什么? 生:我體會到珍珠鳥與“我”的關系越來越密切。 師:【C】誰能把珍珠鳥與作者越來越密切的關系讀出來? 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這一段中珍珠鳥與作者之間的關系的發(fā)展過程寫得非常細膩,非常生動。下面老師跟同學們一起來讀這一段。 (教師引讀:起先……隨后……) 師:【D】請同學們看著板書,試著把這一段記下來。 對以上教學活動,下面闡述有誤的一項是( )。 A.通過重要的詞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體會表情達意的作用,以及對文章大意的把握。 B.想讓學生去感受、理解文章,一定要多朗讀。 C.朗讀的總要求是讓學生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多讀,讀出感情進而悟出感情。 D.通過板書的引導幫助學生識記課文內容,這是常用的并且是比較好的方法,但是太死板,應該在課堂上忽視背誦。 4.【答案】D。解析: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它的基本特點,語文課上不能忽略背誦、識記的作用。 5.閱讀《楊修之死》教學實錄(節(jié)選),完成下列問題。 一、組間導語PK,開啟學習之旅。 師:有請兩位導語PK組代表,開啟我們今天的學習之旅! 組代表1:《楊修之死》節(jié)選自《三國演義》之七十二回,敘述的是魏蜀爭奪戰(zhàn)最后階段,曹操軍隊撤退前的情況。本文從不同的角度展開了曹操與楊修的矛盾沖突,記敘了曹操殺害楊修的經過和緣由?墒牵假t若渴的曹操為什么會殺害才思敏捷的楊修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楊修之死》中的兩個風流人物,一睹他們的風采。 組代表2:在烽火連城,戰(zhàn)亂不斷的三國時期,在魏國之中有一位鮮為人知的謀士——楊修,他的聰明才智比于諸葛孔明也毫不遜色,曾有詩評價他道: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這樣的一代謀士最終卻因為他的恃才放曠而屈死于奸雄手下,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進三國的歷史天空,去感受那爾虞我詐、唇槍舌戰(zhàn)的歷史場面吧! 學習流程:兩個組的代表進行導語PK,3分鐘→其余小組商定投票及投票理由,30秒→小組依次投票評定出優(yōu)秀小組,30秒。) 結:同學們一致公認第二小組憑著充沛的感情、流利的表達和引用著名詩句印證自己的觀點,全票奪得了優(yōu)秀。 轉:接下來,讓我們沿著歷史的腳印,去讀故事、析人物、感悟人生。 (1)談談該教師導入方式的作用。 (2)請為該導入方式再補充一種方法,增加其效果。 5.【參考答案】 (1)結合文章故事背景導入,充分聯系人物設置疑問導入,有利于引起學生興趣,調動有意注意,讓學生對文學著作產生濃厚興趣,更有進一步了解,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增加課堂知識容量。教師配合教授法進行總結,發(fā)展學生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減少學習中的困難有重要作用。學生自主參與、充分互動、有效合作,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提升更有無可替代的意義。 (2)圖片導入或故事導入等直觀性導入方式,更能幫助學生入情入境地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