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前不久,反映現(xiàn)代家庭生活的電視連續(xù)劇《都挺好》引發(fā)全民追劇,其如萬花筒般折射的家庭關(guān)系百態(tài)、家庭成員矛盾在輿論場激起無數(shù)漣漪。劇中的蘇家一家人,直至“大結(jié)局”之前,讓許多觀眾感覺“都挺不好”。因為這家 ...
前不久,反映現(xiàn)代家庭生活的電視連續(xù)劇《都挺好》引發(fā)全民追劇,其如萬花筒般折射的家庭關(guān)系百態(tài)、家庭成員矛盾在輿論場激起無數(shù)漣漪。劇中的蘇家一家人,直至“大結(jié)局”之前,讓許多觀眾感覺“都挺不好”。因為這家人的日常畫風實在讓人看得糟心:父母重男輕女的觀念、做派導致家庭成員之間矛盾重重、沖突不斷,大兒子自大、愛面子卻缺少擔當,二兒子仿佛始終沒有“斷奶”、總是想盡辦法“啃老”,小女兒因從小被輕忽心中傷口難以愈合、自立后決心與原生家庭決裂…… 蘇家每個子女在為人處世上都或多或少呈現(xiàn)出某種“病態(tài)”,而這些“病”的形成,不約而同地指向了一個問題——有什么樣的家教家風,就孕育什么樣的子女。在劇中,蘇母偏心眼又強勢霸道不講理,蘇父太懦弱又心理失衡不作為,兩人對兒子們太溺愛、對女兒又太冷漠。為人父母者,這樣“言傳身教”,當然培育不出健康的家風,自然也不可能帶來家人的和睦、家的溫暖。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來對家教家風極其重視,諸如“養(yǎng)不教,父之過”“愛子,教之以義方”“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等古語典故,強調(diào)的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與不易!墩f文解字》中,“教”字解釋為“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字解釋為“養(yǎng)子使作善也”,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好的家教,能助人立德立言、成人成才,也就是個人的“身修”;能教導家庭成員和睦相處、齊心協(xié)力,也就是家庭的“家齊”,進而才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格局、大境界。因此,古代不僅涌現(xiàn)出如“孟母三遷”“曾子殺豬”“岳母刺字”等婦孺皆知的眾多家教故事,而且流傳下《孔子家語》《曾子家訓》《顏氏家訓》等大量家書、家訓。在口口相傳里,在白紙黑字中,先人與后代“對話”,諄諄教誨齊家經(jīng)驗智慧,嘔心瀝血叮囑子孫傳承好家風。正是在這代代相傳的耳提面命、耳濡目染中,孕育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家國文化和家國情懷。 父母相親相愛,對子女一視同仁;兄弟姐妹之間互愛互敬、有情有義;立德樹人,長輩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好的家教家風,是積極向上的、充滿愛意的、溫暖智慧的,而不是貌合神離的、分崩離析的、彼此敵對的,甚至讓家庭成員帶著永久的傷痕烙印。好的家文化,能給奮斗的家人以力量,能給漂泊的游子以溫暖,而不會像《都挺好》里所展示的“兩種極端”——因重男輕女,逼得女兒離家出走、漂泊十余年也不愿回家;因過于溺愛,讓深陷“溫室”的兒子們經(jīng)不起風吹雨打。一個家庭的家風,對內(nèi)影響著個人的品格,對外影響著社會的風氣。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社會的風氣,必體現(xiàn)于每一個家庭之教、家教之風、家風之修中。千千萬萬家庭的家風,支撐的是民風社風國風。從這個角度來看,《都挺好》中的家庭關(guān)系及其背后的家教家風,也可以成為千萬家、全社會的一面鏡子。 家和萬事興,千家萬戶真的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郝思斯) |
官方微信
手機APP
微博